导航
七夕是怎么变成中国情人节的?- 情人节送花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巧节、七姐诞,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而现在人们所说的七夕节,意指中国版的情人节。从原本的穿针乞巧为主,到现在的爱情表达为纲,七夕到底经历了什么?情人节送花小编来整理了一下,希望能帮助您!
  七夕的由来与传说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被认为是目前关于七夕*早的文献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而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注:桥)以渡织女也。”
  民间认为,织女是织女星的守护者,慢慢地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与七夕习俗融为一体。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后来这个“乞巧节”还被传到东南亚以及日本和韩国。

  情人节送花推荐:花仙子-13支精品混色玫瑰+绣球混搭

  花语 能给人们带来幸福的花儿,在那静静绽放;可爱的人啊,正采摘着七色花而来!
  七夕节就是“中国情人节”?
  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并成为世界青年表达爱意的流行节日。由于情人节能够表达共同的人类情怀,各国各地纷纷发掘了自身的“情人节”,在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七夕节因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被塑造成了“中国情人节”。
  准确来说,七夕节成为中国版情人节是*近几十年才开始被人们所认同的。
  2000年开始国家开始“大礼拜”放假,五一、十一各放7天,各种节日开始受到关注;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初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08年开始出现了“刺激节日消费”的明确提法,假日经济效益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打造假日经济,刺激国民消费,拉动国内经济发展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
  原本爱情只是七夕节的一个元素之一,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年轻消费群体的不断崛起,如果按照七夕的传统定义,明显没有商业效应。年轻消费群体*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对具有一定的反传统性,但也是*容易为了一个概念,为了一个噱头,为了一个“意义”就买单的群体。07年开始,有人将七夕与情人节并提,08年的时候开始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加上商家的促销炒作,七夕正式以中国情人节的头衔出现在公众视野。
  随后,七夕慢慢就弱化了原本的乞巧意义,变成了中国情人节。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情人节应该是元宵节。但现在,元宵节更多地被认为是春节节日,而不是情人节。
  七夕为什么会变成“中国情人节”
  作为传统节日之一的七夕,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国的情人节,本身代表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同时还体现出社会价值的不断演变。七夕等同于中国情人节,甚至现在认为七夕就是中国情人节,这其中的原因不难推测。
  首先,农耕文明逐渐淡化,农耕时代早已一去不返。原本在农耕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有着天然的崇拜感,男耕女织是社会常态。七夕通过妇女穿针乞巧来表达人们对手艺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现在,早已从工业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即使是农业文明也开始借助于现代技术推进,依附于男耕女织这一社会结构的七夕,对于现代人来讲意义不算深刻,作为传统节日而存在,不像宣扬孝道、团圆那样更有时代共鸣感。
  其次,牛郎织女作为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其悲切的爱情故事一直广为流传。经过不断演化,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与七夕结合在了一起,因此七夕本身就带有少女对爱情的美好祈愿。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七夕原有的乞巧含义逐渐被淡化,反而是爱情这一人类永恒的话题被突出,并渐渐成为七夕的主流含义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后,商家媒体联合炒作报道,消费爱情。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将关注重点更多地放在了精神需求上,爱情便是其中一种。商家和媒体将爱情作为一大卖点,加之西方情人节观念逐渐深入生活,将七夕节打造成情人节自然就能吸引一部分年轻人消费。近来年诸如七夕节、圣诞节甚至网络制造的光棍节,都成为了消费爱情的节日。

上一篇:关于鲜花的小常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资讯:
 ·向女孩子表白的时候拿什么花,可是她喜欢蓝色玫瑰,要多少朵好呢_表白求婚送花
 · 送老公生日送什么颜色的玫瑰好?
 ·寄语大全,新春班主任开学寄语_祝福语大全

客服热线/企业微信号:18939884868
QQ/微信同号:972445352
在线客服咨询
在线客服